器材體驗 攝影器材 [實試]無反時代的減光鏡-內置ND濾鏡 written by Herman Chen December 28, 2021 前陣子不少攝影同好衝了中部的105K楓之谷(舊稱108K楓之谷),想要拍溪谷流水加紅葉的畫面。要拍出柔美水流的效果,當然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。如果在大白天、光線強烈的狀況下,不管是在楓之谷,還是任何溪流,快門速度都很難調降到夠慢,而畫面又能保持適中的亮度;對攝影新手來說,勉強把快門速度放慢到比如1/30,畫面就過曝了。怪了,我都照網路上爬文的結果來設定了,為什麼還是會過曝?因為您可能沒注意到現場光線其實太亮了,必須再搭配減光鏡,讓進入鏡頭的畫面減亮,才能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來拍攝。 要把水流拍出像這樣的效果,要訣就是快門速度要夠慢。這張使用了8秒的快門時間。 在不使用減光鏡,又要維持正常曝光的狀況下,水流比較沒辦法拍出更絹絲的感覺。 在大白天,光線充足之下,別說8秒,連1/8秒都很難拍出來。這時候,攝影老手們,就會在鏡頭前裝置這種帶著灰色、深灰色的『減光鏡』,來降低現場光線的亮度。 減光鏡分二大類,漸層減光鏡及全面減光鏡。拍攝水流,我們常會用全面減光鏡,也就是整片的濾鏡的『黑暗』的程度是一致的。減光鏡的英文為『ND』(neutral density 意思是它是中性的密度材質,只會減光不會造成色偏),依減光的程度,常見有ND8、ND16、ND32,甚至更高有ND400、ND10000等等。數字愈大,減光程度會多。 ND8可以減光3級、ND16可以減光4級,ND32是減光5級。 如果愛拍攝水流或車流,ND32是實用的選擇。 傳統減光鏡,是裝置在鏡頭前方,使用時,要考慮您鏡頭的口徑,選擇剛好的口徑,才能順利裝上您的鏡頭,不然,就要再透過轉接環了。 現在是無反光鏡的相機當道。STC公司發展了一種內置型的減光鏡,它可以直接裝在相機內、感光元件前面(如紅圈處)。本次實戰就是使用STC公司借用的內置型減光鏡,裝置在Olympus EM1-Mark II機身內。(上圖來自STC公司)。 本回借用的,是減光四級的ND16內置減光鏡。 使用這一類的減光鏡,最大的好處是,任何鏡頭裝上去之後,都有減光的效果。就不必擔心鏡頭口徑的問題。 相對來說,傳統外置型的減光鏡,口徑愈大的,價格愈高,某些超廣角的鏡頭,要再裝置特別轉接環,並搭配更大口徑的濾鏡,才不會發生暗角的狀況。 本次拍攝105K楓之谷,我使用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-14mm F/4.0 搭配Olympus E-M1 Mark II機身。這個等效14-28mm的鏡頭,前玉(前鏡片)是凸起的,本身也無法直接裝置減光鏡。有了內置減光鏡的幫忙,讓我們得以在楓之谷練習慢速水流。 本次的實拍現場。到楓之谷拍攝,一支能任意角度劈腿的三腳架是必要的,另外,人身的部分,建議穿著防滑的雨鞋,濕滑的岩石上行走,要很小心。 這邊分享幾張拍攝效果,供大家參考。照片也都附上參數了。 低角度拍攝時,相機背帶常會泡到水,所以我把它纏回三腳架上。 拍攝成果。 變換一下角度及位置。 可以找些漂亮的石頭及紅葉常前景,利用超廣角鏡的誇張特性,靠近前景來拍攝。 使用心得 1.使用內置型減光鏡,可以方便我們在搭配任何鏡頭拍攝時,都可以享有減光的效果。有效的降低快門速度,拍出慢速水流的樣子。 2.減光鏡的品質,對使用者來說,最在意的應該是色偏的問題,本回的試用,以實拍照片來看,並沒有感覺到色偏。 內置型減光鏡,主要是搭配無反光鏡的相機使用,目前For SONY、For Olympus的型號很齊全,而CANON全幅R系列適用的,Nikon Z系列用的,也都有唷。大家有興趣,可以直接到STC官網參考。 本回的楓之谷練功,因為到時間點已晚,所以光線不盡理想。楓之谷路途有一點遠,建議大家及早出門,預留中間休息緩衝時間。 附上楓之谷GPS,今年可能來不及了,明年大家可以關注一下。 24.1998818,121.2968098 或請按我 本回使用器材: 機身:Olympus E-M1 Mark II 鏡頭: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-14mm F/4.0 三腳架:Gitzo traveler GK1545T-82TQD 碳纖維腳架 本文特別感謝張仁謙老師同行並支援器材。感謝STC公司借用內置減光鏡提供體驗。 濾鏡 無反相機 STC 減光鏡 ND濾鏡 器材運用 Facebook Line Twitter Pinterest Herman Chen 台灣最帥攝影老師-Herman老師,這是一個攝影學習的樂園,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攝影的知識與樂趣。 上一箱文章 開箱 Samyang AF 18mm f2.8 下一箱文章 Kingston及Sandisk記憶卡保固維修經驗分享 你可能也會喜歡 開箱 Samyang AF 18mm f2.8 December 30, 2020 採訪 Olympus 新旗艦 E-M1 Mark III 在台上巿發表 February 13, 2020 基隆海水泳池及水中相機TG6使用心得 July 13, 2020 Kingston及Sandisk記憶卡保固維修經驗分享 April 06, 2023 最適合旅行腳架-Gitzo traveler GK1545T-82TQD 碳纖維腳架開箱及實戰範例 March 13, 2019 Phottix Nuada-S LED燈開箱及試用 June 03, 2018 [開箱]CimaPro 通用款八爪鱼 章魚腳架 RM-30 實測 August 27, 2018